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8-01-26 08:37:16 |
研报栏目: 投资策略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诸海滨 |
研报出处: 安信证券 | 研报页数: 16 页 | 推荐评级: 无 |
研报大小: 606 KB | 分享者: zxy****80 | 我要报错 |
■深圳速度!十年间非国有上市公司市值反超北京、领先上海:相比具备计划经济特性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能反映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活力。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007年至2017年,在A股、美股、港股上市的深圳非国有公司的总市值从2.41万亿增长至9.05万亿,年复合增长率约14%,2017年在A股、美股、港股上市的北京/上海两地非国有公司的总市值分别为8.55万亿/4.44万亿。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深圳之所以能成功在十年间完成反超北京、遥遥领先上海两项壮举,或因其早在2007年便在极具潜力的高新技术领域栽种了众多优质?树苗?:在高端制造与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上,深圳大于北京且遥遥领先上海。十年荏苒,高端制造与新兴领域的小公司顺应产业发展大势,完成从大数量到大价值的蜕变,并成功孕育了若干?巨无霸?公司:如拥有3.77万亿元市值的腾讯控股(0700.HK)以及还未上市的国际化大企业华为。
■反映中小微企业境况的新三板折射地区发展潜力——与地区产业升级方向一致。中小企业境况反映地区经济活力及发展潜力,新三板作为中小微企业的?佼佼者?,选择其作为比较三城竞争能力的切入点更具前瞻性。以深圳新三板布局为例,根据wind数据,当前深圳、北京、上海三地的新三板高新技术挂牌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0%、25%、19%,与上市公司分布格局相似
■从新三板看京沪深三城竞争:北京?抢跑?,深沪?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性?
抢跑优势:北京1600家总量≈深沪两地总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新三板最早的?根据地?,根据wind数据,从2006年至2017年,北京累计发展了1618家挂牌公司,上海和深圳两地皆从2003年开始才有新三板,截至2017年底,两地分别拥有992/790家挂牌公司。
盈利能力居首,融资能力完胜:北京新三板公司成长能力优秀,优质初创企业数量大幅领先。根据wind统计,2016年北京新三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0%以上的数量高达97家,大于上海、广州、深圳三地之和;同时,2016年净利润超过2000万的北京新三板企业超过250家,占比15.7%;北京新三板公司融资能力全国居首,根据wind数据统计,北京新三板平均募资总额超6000万,上海、深圳则分别在5000万、4000万左右。
北京“独占鳌头”——战略新兴和新科技领域公司数量相当于沪深广三地之和:根据choice数据,在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科技领域,北京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共计714家(占比超过40%),约为上海、深圳、广州三地同类型挂牌公司数量之和。其中,公司数量排名TOP3细分领域为大数据、信息安全与物联网,北京分别拥有50、43、33家新三板公司,其中讯众股份、映翰通、德鑫物联、捷通华声为杰出代表;从占比来看,北京更大的优势是在航空航天、三网融合与云计算领域(北京公司占行业比例分别为100%、83%与73%)。从市值来看,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科技领域的新三板公司市值TOP100中,有28家公司植根北京,上海、深圳分别拥有9/7家,由此可见,北京的新三板公司在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科技领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整体数量上,也体现在“龙头领导力”上。深圳借“高端制造”之手“腾笼换鸟”,北京用“战略新兴和新科技”之手“脱胎换骨”,产业升级逻辑趋同,北京或有更大潜力。
北京研发支出“领跑”,足见战略新兴产业布局“货真价实”:根据wind统计,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新三板公司平均研发支出分别为846万、660万、774万。北京与深圳在技术相对密集、研发依赖较高的战略新兴产业与新科技领域布局较深,研发支出明显区别于其他新三板公司,足见产业奠基?货真价实?,随着产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赢得先发优势的北京有望持续扩大优势。
人才优势无语伦比,北京新三板公司高学历员工占比是深圳两倍不止:根据wind数据,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新三板公司的员工硕士平均占比分别为7.26%、5.69%、3.26%,员工博士平均占比分别为0.62%、0.62%、0.3%,北京新三板公司高学历员工占比是深圳两倍不止。北京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明显,根据wind统计,1998-2016北京累计培养研究生72万人,是广东省的三倍。突出的教育优势已经转化为北京当地企业人才优势,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区域政策差异、企业盈利下滑、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