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8-01-25 08:26:00 |
研报栏目: 晨会早刊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曾知 |
研报出处: 海通证券 | 研报页数: 9 页 | 推荐评级: 无 |
研报大小: 1,198 KB | 分享者: tts****ss | 我要报错 |
※重点报告推荐※
【宏观专题报告】弱势震荡何去何从?——加息周期的美元贬值
回顾17年,美元指数经历了明显的回落,而进入18年,尽管前有加息缩表、后有税改落地,美元似乎依然弱势不改。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这背后有哪些原因,未来又将如何?
谁决定了美元指数?汇率反映了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值,主要受到利率水平、国际收支等因素的影响。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美元指数由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加权得到,其中欧元权重最大,达57.6%,日元次之。美元指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美元兑欧元和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变化。
经济从“分化”到“趋同”。美欧之间的汇率基本体现了经济增长的相对强弱。05-07年美国经济稳定而欧元区经济好转,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上升。欧元区经济增速11年开始持续下滑,美国与欧元区的GDP同比增速之差一度扩大到3.6%,此间美元相对欧元汇率累计上升超过11%。美日汇率与经济基本面的相关性没有美欧之间紧密。一方面是由于日元的避险货币属性,另一方面也与日本长期的货币宽松有关。14-16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分化。14年美国经济率先复苏,制造业PMI一度达到59%,尽管随后经济短期回落,但整体平稳。而同期的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没有明显改善,欧元和日元相对弱势。进入17年,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欧洲和日本经济也显著回暖。美国PMI在17年稳中抬升,而欧日复苏更加超预期,欧元区PMI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日本PMI也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欧、日和美国经济的差距17年逐步收窄,支撑欧、日汇率回升,加之“特朗普交易”退潮,美元指数17年全年从103的高位回落到92。
货币“政策差”与“预期差”。货币政策决定了货币的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其相对松紧影响着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08年之前,欧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基本可以由美、欧利率差异解释。例如99-00年美欧均在加息,但美国基准利率高于欧元区且利差持续扩大,这期间汇率美元强、欧元弱。08年以后,量化宽松工具成为影响汇率的关键。例如13年美国基准利率维持低位、欧元区降息,美欧利率之差缩小,但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推行,美元依然走低,直到14年中量化宽松酝酿退出,美元才重新反弹。但实际货币政策的差异,难以解释近期利差仍在扩大而美元走弱。17年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稳健,叠加美联储缩表,抬高了长端利率,国债利差提升,但美元汇率却上行乏力,甚至对欧元明显走弱。我们认为,一方面,原因在于欧、日经济基本面17年也有了大幅改善尤其下半年持续超出预期,另一方面,短期美元的走弱更与市场对欧、日的货币政策预期有关。美联储与市场的沟通较为充分,货币政策预期也更为确定。欧央行对货币政策正常化更为谨慎,市场对此也更加敏感。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日本央行。而货币政策的选择最终仍是取决于经济和通胀,17年欧、日复苏超预期,恰恰为货币政策的转向提供了遐想的可能。因此,美欧日同步复苏的背景下,便产生了对美欧、美日货币政策不同的预期,压制近期美元走势。
弱势震荡何去何从?由于通胀并未达到目标,欧央行的购债计划最快可能要到三四季度才会退出,而日本结束宽松也言之过早,如果欧、日央行再放“鸽声”,那么将有利于美元短期反弹。但美元面临的环境也的确发生着变化,与14年刚结束QE时相比,美国已处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后期,而随着欧洲和日本经济改善,汇率对欧、日货币政策的变化更加敏感,尤其是在欧日货币政策考虑转向的初期,市场担忧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使得欧元、日元相对强势。如果欧、日货币政策最终开始转向,那么加息中后期的美元相比复苏势头正劲、加息早期的欧元,将面临趋势回落的压力。
(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姜超)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